首页 360度全景 展厅展览 党史人物 视频资料 活动新闻
栏目分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人物
陈卓如

(19041932)

驮山村地处瑞安凤山乡西北山岗这里土地肥沃茂林翠竹春天一到遍山杜鹃花开鲜艳夺目这里就是陈卓如烈士的故乡。

陈卓如原名顺生又名卓儒、琢如1904年出生于地主家庭少年时他聪明好学仗义疏财1924年在潘岱乡澄江小学毕业后考进省立温州第十中学师范部那时,正当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陈卓如和同学蔡雄、金贯真等一起满怀爱国激情积极投身反军阀、反列强的爱国学生运动他们阅读进步刊物《新潮》、《新青年》等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共青团后又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之一不久他在次学运中被学校开除到宁波育才中学又读了一年多书

    1927年初陈卓如从宁波返回瑞安在沈岙龙溪小学当了一年多的校长这时他和瑞安“温独支成员林去病取得了联系在当地建立起农民协会因发动农民度荒斗争,平粜了当地酒户朱贤桃家的粮食被人告发他就离了沈岙小学与此同时塘下、下墩、白门、丽岙一带的群众闹荒斗争由于杨航等地主勾结省防军联合进攻也被镇压下去了

    翌年初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郑馨来瑞安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武装斗争3月5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会通过议案指示瑞安:“从杀戮豪绅地主的红色恐怖以至于武装的游击战争并扩大游击战争的区域以达暴动之路”于是陈卓如致力于农民赤卫队的筹建工作

    陈卓如首先从广泛发展农会组合,开展闹荒斗争入手。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好处,纷纷要求参加赤卫队。他把自己的家楼作为农民协会和赤卫队的活动场所,又变卖场地,集资1000银元,作为赤卫队购置枪支的经费。四月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创建了一支50余人的驮山农民赤卫队,陈卓如任队长,李振声负责政治工作。这支赤卫队虽仅以大刀、长矛、两头叉、土马枪等为主要武器,却象征着广大农民的觉醒,显示了农民作为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的意义。陈卓如为这支新生的农民武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亲自为它制作了斧头镰刀的队旗,制定了约束部队的条文,提出了“劫富济贫,没吃的跟我来”的口号。当时,驮山周围各村和丽岙、白山一带的农协会,也闻风而动,纷纷组织起农民武装。不久,在党的领导下,又扩编为塘下农民赤卫队。

    赤卫队建立后,急待解决的是装备问题。陈卓如认为必须主动出击,缴获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1928年深秋,他前往仙降阁巷,和当地支部书记陈大中周密商讨之后,袭击了阁巷团前盐警所,缴获了一批枪支的弹药。接着,又攻打了场桥盐警所。这时,永强贫苦农民王阿桃、王塘等赶到驮山,向陈卓如诉说:当地大恶霸王国希占有土地千亩,豢养一批打手,独霸一方,草菅人命,作恶多端,请求赤卫队去为民除害。陈卓如与雷高升商议后,一起率部奔赴永强,惩处了王国希,广大群众扬眉吐气,拍手称快。1929年,陈卓如与雷高升、李振声等在瑞安的南、北区进一步发展农民武装,先后在湖屿桥、陶山等地建起赤卫队。有了农民武装,打土豪,抗租税,分粮食,闹暴动,给予反动地主和国民党地方政府以有力的打击。

    1930年3月9日,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在楠溪成立。5月8日,瑞安红军游击队成立,陈卓如为队长。5月9日,陈卓如率部前往永嘉枫林集中,编入红十三军第一团,并在永嘉、瑞安交界的山区进行游击活动,创建游击根据地。不久,陈文杰、陈卓如根据特委的决定,在永丰山西寺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土地纲领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革命主张,会后开展了打土豪、焚烧土地陈报单和闹荒斗争,群众欢欣鼓舞。8月初,陈文杰、陈卓如、张余来率队驻扎在永嘉娄桥白云寺,夜间遭到国民党部队及地主武装的围击,情况十分危急。陈卓如急中生智,迅速把袋中打土豪得来的银元撒向敌群。敌军见白花花的一片银元在月光下闪亮,哪管脑袋花,拼命抢夺,阵脚大乱。陈卓如他们乘机突出重围。

    同年10月,陈卓如随雷高升部在瑞安西区坚持游击斗争。1931年1月,中共温州中心县委书记王国桢调雷高升到永嘉县西楠溪重整红军,陈卓如带领40人枪的游击队,继续坚持原地斗争。

    1932年2月23日,陈卓如在驮山见到了数天不见的周庄新。周原是陈卓如的随员,已暗中投敌,谎称外出购到2支德国造手枪。陈卓如十分相信。夜幕降临,他们在灶间谈话,周突然掏出手枪,向陈卓如连发两枪,击中了他的腿部,周夺门逃脱。天蒙蒙亮,陈卓如由父亲背到后山空坟里藏匿。2月24日,周庄新又带浙保四团一部,闯进驮山搜索。敌人对抓来的驮山群众威胁说:“不交出陈卓如,就把你们杀光!”陈卓如为了保护驮山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不惜牺牲自己,艰难地爬出坟洞,突现在敌人面前,大声地说:“你们要抓的陈卓如在此。这些群众是无辜的,立即把他们放掉!”陈卓如被捕后,押往温州。在押解途中,他的伤口不断流血,但他不肯包扎。到下午2时许,当小船经过下河乡砻糠桥时,因流血过多而牺牲,时年仅28岁。

陈卓如烈士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像驮山的苍松翠柏一样,常绿不衰。

 

 

 

首页 | 360度全景 | 展厅展览 | 党史人物 | 视频资料 | 活动新闻
电话:0577-88201105 0577-88201180 E-mail:wenzhougeming@163.com
地址: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 邮政编码:325000 设计策划:温州国鼎网络